最終任務

- 軟件分類:安卓游戲/射擊競速
- 軟件語言:中文
- 更新時間:2024/9/8 11:20:48
- 支持系統:Android/IOS
- 開發商:暫無
- 來源:互聯網
- 詳情
- 下載地址
- 同類熱門
- 推薦專題
最終任務(英文名稱《Final Mission》)是FC紅白機上的一款飛行射擊游戲。它采用了經典的三命五關流設定,并且支持無限接關。雖然玩家只能向前后兩個方向射擊,但游戲中有兩顆攻擊衛星的輔助,使得玩家的子彈可以基本射向任何角落。
最終任務游戲說明
atsume的射擊游戲似乎總喜歡以活生生的人(而非冷冰冰的戰機)做主角,俗稱"空中魂斗羅"的也不例外·雖然你只能向前后兩個方向射擊,但有兩顆攻擊衛星的輔助,你的子彈基本可以射向任何角落·
雖然游戲只有五關,但每關流程都相當地長,很容易讓人筋疲力盡·第四關的設計尤其獨特,這是一個以巨大升降機通道為場景的垂直關卡(從下往上),速度感十足,同樣顏色的背景會持續五分鐘左右·
最后一關的背景則設定在一艘蔚為壯觀的巨型宇宙飛船里,雖然每盤有三到六條命,但主角過于顯眼的目標體積,再加上經常滿屏幕飛舞的子彈,使得這款游戲的難度達到了BT的程度
最終任務游戲特色
1、人物造型有區別;
2、攻擊衛星有區別,美版衛星的子彈比日版大;
3、日版的第三關是美版的第四關,第四關是第三關,也就是說三,四關的順序對調;
4、生命數不一樣,日版三條命,美版六條命;
5、游戲背景不一樣;
6、美版每關開始前有小地圖預覽,日版沒有;
7、日版失去一條命后武器變為初始狀態,美版失去生命后則不變。
8、通關畫面有少許差別
最終任務戰斗系統
1、150多種不同的技能
2、可發動與格斗游戲相同的組合技能
3、使用組合攻擊時,會提高熟練度,可發動更華麗的組合技能。
4、利用基本攻擊、組合攻擊、主動技能,可發動只屬於我的特有連擊。
5、可進行痛快的群體狩獵
6、與60多種不同狩獵首領進行戰斗
7、各角色可學習獨有的終極召喚技能
一命通關攻略心得
STAGE 1 町
這個游戲的開場英語臺詞竟然有聲優配音,在FC游戲里真是難能可貴。
第1關非常簡單,很快就會遇到僅在第1關登場的獨特敵人,會跳躍的機械兵,不停地發射紅丸,HP高,有些難纏,應該及早消滅,最好當它們在地面上時就消失,否則這些家伙與其他敵人配合起來,場景變得較為混亂,狀況棘手。接下來會遇到上中下三個寶箱,上下皆為S,中為W,全部撿到,基本上武裝到最強狀態了,一直保持使用W武器吧。雖然B武器在日版里具有瞬殺BOSS的能力,然而在歐版里弱化了,無法瞬殺BOSS。
不久,遇到最令人討厭的火箭艙形雜兵,它會發射跟蹤導彈,而且HP高,需要連射一陣子才能打爆。跟蹤導彈最好使用W武器摧毀,副炮的話,離遠一點射擊跟蹤導彈放心些。后面第2關、第4關、第5關全都有它們的身影,真是糾纏不休的家伙。
接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墻上的光柱炮,白框藍芯,平時不活動,當主角縱坐標與炮口重合時,立即發動藍色光柱襲擊主角。記住它們的位置,別讓它們偷襲得逞就行。第2關、第4關它們還會登場。
樓頂上注意提前鉆進場景最右側柱子后面,及時消滅柱子后面登場的雜兵,否則柱子將會成為雜兵們完美的盾牌,主角的子彈無法貫通柱子消滅雜兵。
最后一段路不太容易保持無傷,因為光柱炮位于高墻另一側,主角繞過高墻才有可能打到它們,同時,高墻另一側有會跳躍的機械兵,由于光柱炮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角的行動區域,難以在地面上及時消滅機械兵。因此,最好先利用副炮的左斜下角度連射功能搶先站位消滅光柱炮,再去地面及時消滅機械兵。
BOSS戰——オルジュローラー | ORGE-ROLLER | 沃魯究滾輪堡壘
別看是第1關BOSS,難度并不低,下面四個艙門有兩種功能,一是發射金屬球,二是放出炮臺,如果炮臺一直存在,則停止發射金屬球。金屬球被打爆后直接消失,不打爆則會自爆變成兩顆子彈,主角離它們遠一些,不難躲避子彈,畢竟子彈飛行速度很慢。右側BOSS核心部位周期性發射藍色光柱。這是一場持久戰,主角需要在場景下方耐心打破下面四個艙門放出的炮臺、金屬球。找機會上去打BOSS核心部位,主要以消滅下面的炮臺、金屬球為主,尤其是金屬球,要在它們出現前下來站位攻擊,如果它們已經出現了,主角再下來就會受傷。
火光很快就發現了第1關BOSS的死穴,挺好笑的,主角先把副炮調到朝右小角度斜射方向鎖定,然后一直停在左下角不動,主炮轟殺下面的炮臺與金屬球,副炮持續不斷地攻擊BOSS核心部位,BOSS的一切攻擊方式對主角罔效,玩家閉上眼睛都可以無傷勝出。
STAGE 2 地下へ
雜兵還是第1關的舊相識,僅在第2關登場的獨特敵人是銀灰色的鏈蛇,有兩種,一種是相當于一定范圍移動的炮臺,蛇頭朝主角發射子彈,另一種如同伸縮的彈簧,先是縮在一起,看準主角的位置后,忽然躥出,身體伸得很長,攻擊距離很遠。這兩種鏈蛇的共同特征是被主角打爆后身體碎片四處亂飛,有可能砸傷主角,幸好主角的子彈可以把碎片及時打破。
平時盡量在左側,以免突然遇到伸縮鏈蛇遭受偷襲,也不要貼著左側版邊,因為有時候左側版邊會飛出小雜魚。
大平臺把場景分成上下兩層時,最好走下層,上層有鏈蛇埋伏著,容易受傷。
BOSS戰前最后一段路難度很大,很難無傷,因為地形特殊,左面那堵墻保護了上面的伸縮鏈蛇,主角沒有機會及時消滅它,造成伸縮鏈蛇長時間壓縮主角的活動空間,更何況墻上還有光柱炮阻攔主角向上,同時還有火箭艙登場,發射跟蹤導彈,由于伸縮鏈蛇的掩護,主角也很難及時消滅火箭艙,場景上下方還有小炮臺。這種情況下,火光覺得應該先把副炮鎖定成豎直向上與向下方向,這樣就可以在場景下方集中火力對付光柱炮與伸縮鏈蛇了,解決了它們之后,立即上去用W武器快速消滅火箭艙,剩下的小炮臺就成不了什么氣候了。也可以不打光柱炮與伸縮鏈蛇,直接繞到火箭艙臀部后面,及時回頭打火箭艙臀部,抵消跟蹤導彈。
BOSS戰——クロススネーク | CROSS-SNAKER | 交叉路段的機械蛇
頭部是弱點,其他部分攻擊罔效,弱點部位目標太小,又容易被身體阻擋,這一場戰斗是持久戰。火光覺得應該先把副炮鎖定成豎直向上與向下方向,這樣就可以增加攻擊蛇頭的機會,當蛇頭出現在主角上下左右四個位置的時候,主角全都有機會輸出傷害。而且這樣也增加了主角的護身能力,更容易及時消滅蛇頭發射的跟蹤導彈。
幸好BOSS的行動模式是固定不變的,不是隨機的,按照下面模式循環:
[1]右穴登場,右底穴退場,發射1枚跟蹤導彈;
[2]左穴登場,右穴退場,發射4枚跟蹤導彈;
[3]左頂穴登場,右穴退場,發射2枚跟蹤導彈;
[4]右底穴登場,左底穴退場,發射2枚跟蹤導彈。
那么,在BOSS登場前,主角站在相應的位置狙擊蛇頭吧??偨Y出BOSS的固定不變行動模式,火光才發現這個BOSS是可以無傷擊破的,以前光靠隨機應變,是沒辦法實現無傷的。
STAGE 3 アストロチューブ(Astro Tube)
地名『アストロチューブ(Astro Tube)』來自本作日版游戲標題自動播放畫面里的劇情臺詞。
高速飛行關卡,場景畫面變換速度極快,日版里最傷害眼睛的關卡,因為敵人的子彈不能抵消,模式也不固定,只能隨機應變躲避,造成玩家必須睜大眼睛時刻盯緊畫面,造成了傷害眼睛的惡劣后果。后來發售的美版與歐版對此進行了改良,玩家不用像日版里那樣緊張,不用時刻盯緊畫面,眼睛的痛苦因此大幅降低。
副炮鎖定成豎直上下方向,配合主炮,可以實現主角四個方位同時掩護。
敵人主要有以下幾種,對他們有了充分了解,能減輕戰斗中受到的傷害。
紅花:從場景兩側登場,撞擊主角。
飛蟲:從場景上下登場,撞擊主角。
路障:從場景上面登場,銀灰色,破壞不能,但主角的射擊可以把它們驅趕到場景某一側。
昆蟲軍團:在主角身邊突然登場,將主角團團包圍,想包餃子,主角成了餃子餡,主角及時打開缺口突圍。
紅色獎杯:在關卡固定位置登場,個頭大,HP多,口中吐出大量紅花雜兵。第一次只登場一個,第二次,也就是關卡后期一左一右同時登場,分別位于左上右上,主角可以把副炮鎖定在左側,這樣主炮與副炮同時朝主角兩側射擊,同時與兩側的敵人作戰,打倒它們以后,不要變動副炮,仍然保持鎖定在左側,因為很快兩個四方位炮就要登場了,以這種狀態對付它們正合適,主角在它們剛登場時就躲在右上角連續射擊,可以輕松無傷勝出。
四方位炮:在關卡固定位置登場,個頭大,HP多,幸好每次只朝一個方向開炮,并不是四個炮筒同時開炮,所以留給主角的活動空間挺大,慢慢與其周旋,問題不大。第一次只登場一個,關卡后期兩個同時登場,壓縮了主角的活動空間,主角很容易在此受傷。不管是一個登場,還是兩個同時登場,火光發現右上角是它們的攻擊盲區,主角在它們剛登場時就躲在右上角連續射擊,可以輕松無傷勝出。所以要記清楚它們登場的時機,第一次在是剛開始不久,紅花與飛蟲頻繁登場之后,中間靠右位置出現S物品,然后右上角連續出現兩個路障,紅花與飛蟲不登場了,場景安靜了一陣子,這時候四方位炮就會從左上角登場。第二次是在兩個紅色獎杯登場之后,出現四個紅花雜兵,右上角出現S物品,然后輪到它們同時登場。
紅色獎杯與四方位炮的戰斗需要密切關注,記住它們的登場時機,提前站位爭取無傷解決。其他敵人對主角威脅較小,耐心一些,即使做不到無傷,受到的傷害也很輕。四方位炮兩個同時登場后,離BOSS戰不遠了,這個時候,大量紅花從兩側快速登場夾擊主角,主角站位靠下,可以有效防止被突然夾擊受傷。接下來,在大量路障包圍主角時,昆蟲軍團也會突然登場,建議大量路障出現時,主角不要快速大幅移動。
第一次紅色獎杯登場后,一大堆B物品擋路,很討厭,一旦主角誤拾B物品把主武器換成了B彈,接下來的戰斗會變得極其郁悶,幸好這時候沒有雜兵登場,主角可以貼著場景右側繞過這一大堆B物品,這一期間不要開槍,萬一打到路障,也會造成麻煩。
BOSS戰——ガードファイア | GUARD-FIRE | 避火罩/防火墻
共有三層,第一層很靠前,后兩層緊挨著。
第一層有些難度,激光很密集,主角要不停地上下移動躲避,很容易受傷,幸好敵方炮筒不經打,主角最多受傷一次就能勝出。一開始主角盡量貼著場景最左側,BOSS第一層登場時,主角遠離BOSS,更容易躲避激光,能降低受傷概率。
第二層難度不大,把副炮鎖定成水平向右方向,先解決上下兩個藍色炮筒,然后躲在敵方炮臺射程盲區輕松無傷打破中間的炮臺。注意,中間炮臺發射激光較晚,主角一定要在它發射激光之前消滅其中一個藍色炮筒,然后迅速移到另一個藍色炮筒所在縱坐標,快速輸出傷害。如果中間炮臺開始發射紅色激光了,主角還沒有解決兩個藍色炮筒,那么藍光球配合紅激光,形成強大的彈幕,主角很有可能無法躲避,必定受傷。
第三層難度較大,容易受傷。副炮鎖定成水平向右方向,在中間部位,小范圍上下移動,利用散彈空隙移動躲避。有時候運氣好了,無意中站到了最佳位置,也就是BOSS的攻擊盲區,靜止不動連續射擊即可,BOSS每次發來的散彈,全都打不到主角。
所謂的最佳位置,也就是BOSS的死角,在場景最左側,主角頭頂所在縱坐標與BOSS正中心所在縱坐標一致。不容易找準,需要耐心微調,直到這個站位使BOSS連續兩次散彈打空。
STAGE 4 大戦艦
一開始的敵人都是舊相識,但是很快就登場了一種新的敵人,灰蝙蝠格納庫,不停地放出銀色的飛行器撞向主角,每次放出三個,一定要搶先消滅,否則后患后窮,后面還會經常遇到格納庫,全都要搶先消滅,這是本關卡作戰基本原則。
本關卡的藍蝙蝠很煩人,一定要耐心與它們周旋,在不利地形使用副炮,在它們靠近主角之前將它們消滅。必須主動及時消滅它們,不要一味消極躲避,藍蝙蝠一邊沿正弦曲線飛行一邊發射子彈,有時候與主角所在縱坐標重合時,快速朝主角撞來……由于主角的子彈射速不行,與主流飛行射擊游戲的子彈射速相比簡直就是不入流,藍蝙蝠很容易從主角子彈空隙穿越,撞到主角??傊?,藍蝙蝠是不可輕視的小雜魚。
大戰艦上的炮筒沒有攻擊判定,主角可以將其當成地形,隨意接觸,只要不碰到激光受傷,不讓炮筒卡住被畫面強制卷軸拖到即死就行。
最粗最長的炮筒,后邊的炮塔上還配備著跟蹤導彈發射臺,主角必須打爆最粗最長的炮筒,炮塔上的跟蹤導彈發射臺才會跟著全爆,在最粗最長的炮筒下面鎖定副炮斜方向連續射擊較為安全,一邊射擊一邊躲避上面敵方藍飛行器射出的子彈。幸好W武器的判定范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W武器與副炮可以同時命中炮筒。
比較有難度的場景,是進行完第一部分BOSS戰后,由上向下飛行的一段狹窄通路,左側墻壁炮臺較多,主角的活動空間小,需要耐心應付,事先把副炮鎖定成對準左側的斜位置。發射跟蹤導彈的炮臺較多,需要小心地用副炮子彈抵消掉跟蹤導彈。最下面還有一個灰蝙蝠格納庫,主角需要事先把副炮鎖定成垂直上下方向,應付這種不利局面。
BOSS戰——アトランティス | ATLANTIS | 亞特蘭提斯
共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大炮塔,第二部分是大戰艦尾部動力噴口。這兩部分之間還有一段難度不太大的雜兵戰之路。
第一部分,兩個炮筒處于無敵狀態,只要BOSS弱點部分不爆,兩個炮筒決不會被主角破壞,但其他部位主角可以提前破壞,例如格納庫和跟蹤導彈發射臺。這個BOSS很容易對付,把副炮鎖定成豎直向上對付上面不斷登場的藍蝙蝠,BOSS弱點部分發射的子彈模式固定,而且有現成的空隙,主角站在空隙位置就沒問題了,頂多左右移動一下對付上面登場的藍蝙蝠。
第二部分,本作最難無傷勝出的BOSS之一。四個噴口從上到下編號ABCD。炮臺一開始發射導彈,飛行方向順序是固定的,頭兩發沿著噴口A與B所在直線飛出,第三發沿噴口D所在直線飛出,第四發沿噴口C所在直線飛出,主角先打下面噴口C與D,等上面兩個噴完了,再去打上面噴口A與B,只要有一個噴口打壞了,就可以站在與報廢噴口同一縱坐標的位置,遠離BOSS炮臺小范圍上下移動躲避大導彈,利用副炮斜向攻擊其他噴口??傊畲箅y點是密集的大導彈,因為不易把握其飛行規律,四個噴口規律容易把握,按照編號順序先ABCD,然后DCBA,如此循環。
2011年5月17日,火光無意中發現,噴口D所在縱坐標相對安全一些,因為炮臺朝那里發射導彈的概率相對要低很多,平時躲在與噴口D同一縱坐標的位置,看到有導彈朝主角飛來了,朝噴口C所在縱坐標移動躲避,然后再回到噴口D所在縱坐標。只要打破了噴口D,接下來的戰斗就容易了很多,慢慢磨,打破噴口C后,主角的自由活動空間更大了,后面的戰斗更輕松。話雖如此,戰斗時也要有受傷的心理準備,最難無傷勝出的BOSS,即使有最好的戰術,成功率也并不高。
STAGE 5 最終要塞
不愧是最終要塞,一上來就登場了好幾種強敵,首先本關卡最大特色是藍色電流機關,破壞不能,而且電源已經離開畫面很遠了,其電流仍然會從畫面外沿既定路線追趕過來,還好路線模式固定,因此玩家可以記住每個電源產生電流的路線,找到安全位置躲避。
螃蟹很煩,HP多,經常吐出紅色泡泡,忽遠忽近,忽快忽慢,盡早消滅,免除后患。
大型導彈發射器比較討厭,HP極多,占據場景位置,導彈會限制主角活動空間,而且即使主角繞到它身后也不行,它會調頭發射導彈刁難主角。如果主角有活動空間能避免與它正面沖突,那就使用副炮斜方向連續射擊解決掉它,必須正面迎戰的話,那就需要準確站位,站在上下導彈之間連續射擊。
發射轉動型藍色球球的飛行器,在固定位置突然登場,撒下好幾個藍色球球,一邊轉動一邊前進,壓迫主角的活動空間,配合藍色電流機關,對主角威脅非常大。
紅圈發射器,發射巨大紅圈的移動炮臺,幸好只會沿橫軸方向直線發射,主角一邊躲避一邊還擊就行了,兩個同時登場時,有些麻煩,使用副炮的斜向發射功能快速解決吧。
黃色大鉆機關,破壞不能,鉆頭具有即死效果,幸好主角碰到鉆身不會受傷,小心別碰到鉆頭就行了。可以頂著鉆身前進,當鉆子縮回去時,主角正好安全穿越,不會碰到鉆頭。注意,不要頂著大鉆根部前進,因為大鉆一縮回去馬上就會伸出來,如此短的時間內,主角飛不過大鉆控制區,注定接觸鉆頭即死。
耍好高難度飛行射擊游戲的基礎是背版,很多地方必須牢記站位與戰術,馬虎不得,只靠自己的眼力與反應是很難應付的,應該有很多飛行射擊游戲不用背版也應付得過來,但是FC最終任務難度太高了,快速飛行關卡背景太晃眼了,如果不背版,玩家變成眼鏡男或眼鏡娘的風險非常大,只有背版,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不用讓自己的眼睛總是認真地盯著畫面每一個細節,不用時刻留神注意敵人啥子時候發射子彈。當初我耍飛行射擊游戲的時候,家人與朋友都覺得很奇怪,如此眼花繚亂,這樣下去眼睛受得了嗎?我說沒事,我根本沒有仔細盯著畫面……如此說來,對于飛行射擊游戲,玩家與觀眾各自關注的內容差異很大。
背版與隨機應變的區別就是,后者需要眼睛在短時間內大量收集信息傳達給大腦,由大腦來快速應變,做出自己的行動選擇。前者根本不需要眼睛如此操勞,大腦也不用如此緊張,按照既定的方案走過場就行了。我覺得,耍好飛行射擊游戲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眼睛更為重要。
好,接下來講一下這一關卡有哪些地方需要背版。
剛一開始,先迅速抹殺兩個火箭艙,然后一邊躲避第一個藍色電流機關一邊消滅天井上的炮臺。副炮鎖定成朝右大角度斜方向(大角度斜方向指兩個副炮射擊方向夾角很大)。
第二個藍色電流機關放出的電流沿狹窄空間反彈,注意其路徑規律,里面會有發射轉動型藍色球球的飛行器登場兩次,登場位置縱坐標一樣,都是靠上的位置,主角先消滅里面的炮臺,然后等藍色電流消失后快速躲進右側黃色大鉆機關的左下角,那里最安全,藍色電流夠不到主角,藍色球球也碰不到主角,主角安全避過。
接下來,主角穿越黃色大鉆的封堵,需要注意站位,要在場景下方對付左下位置登場的火箭艙,同時讓副炮攻擊右上登場的大型導彈發射器,這樣戰斗效率才高,才有可能免受傷害。
然后向上飛行,注意躲避藍色電流的同時,積極消滅上面平臺的螃蟹。上面有一堆炮臺,下面有藍色球球的位置,主角先到下面打爆發射轉動型藍色球球的飛行器,這樣最多只登場一個藍色球球,容易躲避,然后把副炮鎖定成朝左大角度斜方向對付上面的一堆炮臺,主炮打右側炮臺。最上面中間位置有黃色大鉆埋伏著,小心一些,免遭即死暗算。
又該朝右飛行了,又有發射轉動型藍色球球的飛行器,一上一下同時登場,打爆其中一個飛行器,然后從上下兩個藍色球球之間的空隙中穿越。接下來是紅圈發射器登場,一上一下一先一后登場,要快速抹殺先登場的,不然兩個全都登場了,再配合藍色電流,局面會很棘手。
然后,看到一上一下兩個黃色大鉆,右邊還有紅圈發射器堵路,主角在黃色大鉆剛從右側出現時,就貼著上邊的大鉆,從中上部穿越,就可以繞到紅圈發射器上面,副炮事先鎖定成上下方向,很容易打爆紅圈發射器。
再走不遠,又要朝上飛行,又是藍色電流機關與螃蟹的組合,只要熟悉藍色電流的固定路線,問題不大。后面一段路,上面有較弱的雜兵——紅色飛行器登場,主角把副炮鎖定成上下方向應對,也不難。
接下來,有些難度,有兩個藍色電流機關把藍色電流注入狹窄空間,里面的安全位置還有廢柴B物品擋路,主角可以先在遠處打開B物品容器,然后躲到上面的藍色電流機關的右下角安全位置,等B物品飛出左側版外了,再繼續前進,消滅兩個擋路的螃蟹,把副炮鎖定到朝左大角度斜方向,對付上下缺口飛出來的六個紅色飛行器,還要小心它們發射子彈。很快,右側同時登場兩個紅圈發射器,右下角登場大型導彈發射器,記住它們登場的位置與時機,個個擊破沒問題。
接下來是最后的藍色電流機關,因為影響著狹窄空間的穿越,那里面還有一堆炮臺,需要重視一下。首先場景左上角登場最后一個發射轉動型藍色球球的飛行器,沒什么可怕,主角站在靠下位置輕松躲過。然后,主角把副炮鎖定成朝右小角度方向,找機會避過藍色電流搶先進入狹窄空間,及時消滅里面的炮臺,這樣就安全了,找機會同時避過藍色電流與黃色大鉆,來到右邊R物品所在位置,消滅下面缺口登場的紅色飛行器。接下來主角去場景下方位置,右上會登場大型導彈發射器,左下登場幾個紅色飛行器,這種情況容易應付,最后兩個黃色大鉆也不難通過,很快就是最終BOSS戰。
最終BOSS戰——シヴァイ | SHI-VAI | 邪魔者
最終BOSS的長相……大腦發達到了顱骨裝不下的地步?這大腦進化得太快了,骨骼進化嚴重滯后。
攻擊方式看起來并不兇勐,但卻棉里藏針,詭計害人。主角在BOSS嘴部所在縱坐標下面,小范圍上下移動,從激光空隙中躲避,對準BOSS嘴部射擊,主角頭部所在縱坐標與BOSS髑髏鼻孔所在縱坐標保持一致,如此一來,BOSS下面炮臺發射的激光可以靜止不動躲過,BOSS口中吐出的東西主角也能靜止不動躲過,唯有上面炮臺發射激光時,主角要小范圍朝下移動躲避一下,然后再返回原位。
這一場戰斗想無傷,太需要運氣了,戰斗前要有受傷2次的覺悟,最終BOSS也是本作里最難無傷勝出的BOSS之一。因為,最終BOSS的激光帶有一定隨機性,主角相同的站位與戰術,可能好幾個回合都沒問題,接下來突然就被激光打傷了,本以為那個地方是安全位置……說明最終BOSS的激光彈幕發生了隨機變化。
注意,不要離BOSS太近,那可不是消耗HP的問題,而是一觸即死。似乎BOSS后退時身體沒有攻擊判定,BOSS前進時,主角一觸即死。
火光的FC最終任務歐版一命通關視頻與攻略心得于2011年5月23日發布后,2011年6月10日,火光與地道聯盟討論了一下最終BOSS的戰術,收獲不小,無傷勝出的成功率提高了,所以本文追加了這部分討論內容。
【地道聯盟】看了一下,最后一關BOSS的激光似乎是按照一定規律覆蓋的。頭頂的藍球和下頜的紅球都是發射點。剛開始的時候,紅球在BOSS退到最遠的地方的時候發射,大約4~5次之后,忽然變成BOSS靠近主角的時候發射。這時候如果主角還按照先前的閃避原則顯然就來不及了,除非預判BOSS發射時機。
【火光】嗯,最終BOSS的激光彈幕速度太快了,如果不依靠預先判斷激光的發射時機與激光彈幕的飛行路線,單純依靠反應與操作,幾乎無法躲避,受傷的概率非常高。
【地道聯盟】如果能找到激光發射的規律,或許也能設計一個比較穩妥的躲閃方案。例如剛開始,站在紅球對面稍靠上,盡量遠離BOSS,看到BOSS退到最遠處,就要小心一些了,紅球激光中間那根肯定是平射,從主角腳下飛過,然后是藍球的激光,因為距離遠,靠反應速度稍微向前一點就可以躲過,如果站位合適,不動也沒事。
四次之后,BOSS的紅球開始發射近距離激光,這個時候不知道能否找到另外一個比較安全的位置繼續躲閃。當然,如果這個四次也是隨機變化的,那就不好辦了。
【火光】測試了一下,看來是固定的,一開始最終BOSS下面的紅球在離主角較遠的位置發射激光彈幕,第4次開始,下面的紅球開始在離主角較近的位置發射激光彈幕,導致先前的閃避原則失效,最要命的是,第4次開始,最終BOSS的激光飛行速度變快了!再往后,最終BOSS發射激光彈幕的位置越來越靠前,大約在第10次以后,發射激光的位置達到了最靠前,這就意味著越來越難躲避,因為離得近,激光彈幕之間的空隙變小,而且激光飛行速度特別快,除非事先知道這種情況下主角在哪個位置可以原地不動或者輕微移動躲避。
以上測試,我未開槍射擊,單純躲避,看來,最終BOSS的行動模式與HP受損程度無關。
如果主角一直攻擊最終BOSS,最終BOSS應該撐不到第10次發射激光彈幕。第5次就差不多該交待了。
按照這個思路,剛才連續挑戰了幾次最終BOSS,有時候無傷勝出,有時候受傷一次勝出,每次受傷都是在第4次以后,因為激光彈幕飛行速度加快,躲避中容易出現失誤。
【地道聯盟】我也是只躲不打,嘗試了幾次都差不多??磥碓皆缦麥鏱oss勝算越大,一味躲避只能增加難度。
理論上,每一種模式應該都有一個死角吧,如果能找到或許可以提高勝算。但是難點是主角垂直面積太大,很難首尾兼顧。
【火光】確實有死角,只是,最終BOSS從第4次開始發射的激光彈幕速度變快了,躲避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
主角在BOSS嘴部所在縱坐標下面,小范圍上下移動,從激光空隙中躲避,對準BOSS嘴部射擊,主角頭部所在縱坐標與BOSS髑髏鼻孔所在縱坐標保持一致。按照這樣的戰術,紅球發射的激光彈幕可以原地不動躲過,藍球發射的激光彈幕,需要向下移動躲避,躲避完后再向上退回原來位置。BOSS眼看就要進行第4次發射激光彈幕的時候,主角位置稍稍向下移動一些,這樣就能離BOSS紅球發射的激光彈幕的空隙更靠近一些,等激光飛來時,看準空隙輕微移動成功躲避的概率會提高很多。藍球因為離主角所在位置較遠(按照火光的戰術,主角在場景左下位置,離紅球較近,離藍球較遠),雖然激光速度變快,但是躲避起來仍然要比紅球發射的激光容易。
總之,最終BOSS戰無傷勝出的成功率提升了。
【地道聯盟】我竟然原地不動把boss打死了,副炮都沒調整。
看來的確有死角,只是不能每次都找那么準。
感覺有些不太對勁,明明是boss口中噴出的球穿過了主角上半身,主角沒有受傷閃爍,安全無事的呆在骷髏嘴的對面,上下的激光全都射不中主角。估計boss死得時候大唿玩家用了金手指。
【火光】嗯,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原地不動把最終BOSS和諧掉,以前我也遇到過幾次。
看起來這個最佳死角很難找準,太需要運氣了。因為很難從畫面上判斷出主角是否已經站對了位置。
【地道聯盟】主角可以先飛到boss鼻子底下找位置,然后原地后退就行了。
【火光】對的,我的戰術一直都是這樣的。
【地道聯盟】大球完全覆蓋了主角上半身,竟然不會造成傷害。
【火光】嘻嘻,這張截圖給我的感覺,最終BOSS上報紙了!
看起來很不對勁,實際上事實就是如此,最終BOSS口中噴出的球球判定很弱。
【地道聯盟】最終boss的攻擊模式看起來太簡單了,不親自玩一下很難發現有什么難度。
昨天晚上臨睡覺之前稍微玩了下,發現死角還是很多的,并不是完全要靠反應速度取勝。
【地道聯盟】還有,主角的HP看不出有所變化……難道是游戲沒有完成或者說模擬器有bug?
【火光】主角受傷后,HP看不出有所變化,那是因為主角的HP太多了,超過畫面上的HP槽顯示上限了。因為分數每達到一定數量,系統就會獎勵HP,主角的HP上限可以不斷突破,過關的時候可以看到主角的HP數值。HP上限最大是多少不知道。
FC魂斗羅系列也是,畫面上殘機數顯示上限為4,實際數量超過4條命時,仍然顯示4。
【地道聯盟】我發現那個死角找到感覺了,成功率趨向100%
首先站在截圖中差不多的位置,優先保證紅球激光不會命中,適當往下一些,然后根據藍球激光和boss口中的子彈的位置慢慢向上挪動,按照你當前存檔中子彈的威力,足以在boss暴走之前干掉它。
三門炮都向前發射,保證最大火力,子彈中心(有一條紅色激光),正對boss的上下顎中心,前后位置可以微調。boss發射3輪激光結束之后,自己也掛了。
-------------------------
站位要點:
[1]盡量靠后,至少心理上感覺安全。
[2]主炮中心對準boss上下顎中心,副炮正前方射擊,保證主炮和其中一個副炮可以打中boss的臉。
[3]boss第一輪攻擊的時候觀察并且微調,保證boss口中的子彈貫穿主角腰以上,上下方的激光剛好打不中主角。
【火光】我試了幾次,不行啊,藍球發射的激光一定要向下移動躲避才行。
可能是因為你的頭像是藍色,藍球發射激光時特別愿意配合你。 -v-
剛發現,藍球第3次發射的激光彈幕就已經變快了,盡管第3次紅球發射的仍然是一開始的慢速。
【地道聯盟】難道我們的存檔不同?要不把你的發過來看看,或許隨機數不一樣呢。
【火光】看來這個FC飛行射擊游戲還真不簡單,最終BOSS的行動規律看似單調,實際上變化因素很多,彈幕空隙不大,彈幕速度較快,稍有變化主角就會受傷。存檔已發。
【地道聯盟】左手按住攻擊,右手喝茶吃零食,boss掛了-v-
看來和存檔無關,可能火光還沒有找對位置?
【火光】找到原因了,地道用的是鍵盤,我用的是手柄。這一場最終BOSS戰,對位置要求太高,鍵盤比手柄更適合微小移動操作,手柄即使輕輕按,也有可能移動距離是鍵盤的2倍,所以,我的主角與場景左側版邊不夠密貼,位置就相差一兩像素,結果,藍球的激光就直接奔著主角來了,不是擦傷,而是透心涼。
【地道聯盟】呀,我稍微移動了下位置,藍球激光果然變換了角度。
看來藍球激光是成敗的關鍵,看來還要尋找一個更可靠的參照來擺對位置。
【地道聯盟】看來的確跟存檔有關,這個存檔里boss藍球發射的激光不配合的概率大增。
【地道聯盟】鍵盤一樣會遭遇同樣問題,上方藍色激光的行動方式難以揣摩。
感覺上方激光確實存在隨機因素。
例如一開始采取湊上去秒殺boss的戰術,boss第2輪攻擊就已經是快速激光了。
【地道聯盟】我發現了一個改良戰術,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會受到存檔的影響,嘗試了幾次全部成功:
開始對準boss口腔中部,不用著急進攻,水平移動到屏幕最左邊,只用副炮打,主角PP對著boss。
boss發射上下激光,之后,迅速沖到boss面前,主炮速射,然后迅速撤回最左邊,等boss發完激光,再湊上去打,boss被秒殺。
這個類似魂斗羅近身戰術,因為同屏幕子彈數量限制,只有湊上去才能發揮最大威力。
【火光】嗯,臀部對著BOSS才能保證主角緊緊貼住版邊,躲避藍球發射的激光沒問題了。
試了好幾次,覺得這個辦法應該是最安全最省事的,我前面提到的戰術雖然安全,但是操作麻煩,每次都要看準藍球發射的激光彈幕的路線進行躲避,戰斗效率也不高。
【地道聯盟】那么,上面那個死角戰術錄像已經沒有意義了,畢竟存在運氣。
錄一個新的替換下。